近年來,許多城市提出走生態文明的“立市之道”,通過海綿城市建設,綜合采取“滲、滯、蓄、凈、用、排”等措施,將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,最大限度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。如何將生態、環保的理念融入到建筑中,踐行ESG環境責任,打造最適合人居的綠色生態家園,成為了龍光地產(3380.HK)一直以來不斷思考的命題。
海綿城市營造--滲、滯
傳統的小區景觀鋪裝設計中,透水性考慮不足,就容易出現積水情況。深圳玖龍臺項目在原有的鋪裝基礎上,以額外匠心,特別增加了四層“透水”工藝施工。當雨水流經“透水鋪裝層”,可以將水涵養在土層里,控制水分的蒸發,實現了保溫保濕效應,有效調節小區的微氣候環境。
龍光地產:踐行ESG環境責任 助力海綿城市建設打開APP 閱讀最新報道
透水鋪裝示意圖
海綿城市營造--蓄、凈
龍光地產嘗試將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,融入到社區的一草一木之中。在惠州龍光城、東莞江南大境等試點小區,大部分的景觀樹種都是成樹全冠移植。這些根系發達、莖葉繁茂的景觀植物除了可以美化綠化小區,應對夏季的高溫暴曬外,也具備“下沉式綠地”蓄水、凈水的作用。項目還特別在植物根部設計了溢流口,減少暴雨溢流對園林的沖刷,以免破環小區園林美感。
龍光地產:踐行ESG環境責任 助力海綿城市建設
下沉式綠地示意圖
海綿城市營造—用、排
龍光地產還沿襲了中國傳統園林“微縮花園”與“平地溝壑”的造園技法,在種有植被的地表,開鑿種植洼地及地表溝渠,為排放和利用雨水創造良好條件。南寧玖瓏湖等試點項目在小區中打造“微縮花園”,種入四季常綠的花草,通過“小洼地”實現對雨水的匯集,延緩暴雨徑流的高峰。蓄積的雨水還能夠供給植物利用,減少綠地的灌溉水量,達成自養自足的水循環。
龍光地產相關負責人表示,城市的可持續發展,離不開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。龍光始終致力于為客戶打造綠色、健康的生活空間。未來,龍光將繼續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愿景,融入綠色建筑建設中,助力海綿城市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。
大型公寓開發項目在兩座高層塔樓中擁有1074套公寓
卑詩省建筑業應為停工做好準備
南澳大利亞的城鎮和郊區的房地產價格持續攀升
商業房地產名人堂Alliant Credit Union的Krawitz
阿姆斯壯溪購物中心開發商的下一步行動
北基隆的家比希望的價格高出58K美元,通過鐵路線沒有威懾
2020-04-07
2020-04-05
2020-04-04
2020-04-03
2020-03-27